租号庙号-历史上有哪些能够用仁做庙号的皇帝?

2020-11-05 13:57:56 · 浏览次数:0         来源:租号平台

历史上有哪些能够用仁做庙号的皇帝?

历史上能够用仁做庙号的皇帝还是比较少的,这里要简单解释下仁这个字。

仁在古代是儒家认为的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普通人能被称为仁已经很不容易,而皇帝被称为仁更加不容易。盖因为普通人对待的人少,而皇帝则要对天下老百姓仁,那是非常苛刻的。

从第一个被上庙号的仁开始到封建制度被推翻,也就只有七位皇帝,大一统王朝的更加少,只有四位,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1、蜀汉仁宗刘禅

第一个上仁庙号的是蜀后主刘禅,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很吃惊,为什么昏庸的刘禅能够被称得上仁呢,鲁速思考了一下,大概是因为刘禅在自己掌握政权以后,开始不再穷兵黩武,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而在邓艾攻入成都以后,就投降了,并没有率领老百姓抵抗。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刘禅避免了战争带来的伤亡,让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对蜀国老百姓来说,称得上仁。

2、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的仁是实至名归,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皇帝。所谓“仁”,个人的理解就是真正的以民为本,重视老百姓,尽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最能体现宋仁宗的仁的表现是一个小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宋仁宗批阅完奏章之后饥寒难耐,非常想喝一碗御寒的羊肉汤,但后来想到如果是这样,内侍肯定又要大动干戈,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定例,会给老百姓造成负担,于是宋仁宗忍住饥饿。

宋仁宗对待臣子也是同样的仁,在他治下名臣辈出,有包拯、范仲淹、欧阳修、狄青等,文化上繁荣昌盛,经济上百姓富足,对外止戈息兵,在宋仁宗驾崩的时候,就连辽国皇帝都为大哭,还立了画像纪念。

这样的皇帝,在皇帝中间称的上是仁。

3、西夏仁宗李仁孝

李仁孝仰慕汉文化,他继位之后,除着意维持与金朝的友好关系外,仍不忘怀与宋朝的交往。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而对外上秉持和平为贵的思想,对内以身作则,反对奢侈,减少租税,由于他在内政外交诸方面的不懈努力,促进了西夏国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连西域各国都很羡慕,纷纷来朝贡。

李仁孝主政期间,是西夏的盛世,也是西夏版图最大的时期,对于西夏老百姓来说,上庙号仁不为过。

4、西辽仁宗耶律夷列

西辽仁宗耶律夷列是辽德宗耶律大石的儿子,契丹族,为西辽第三任君主,他上庙号为仁,确实找不到比较合适的事件,不过当时的西辽由于国力强盛,是当之无愧的中亚宗主国,而耶律夷列继承并发展了西辽的国力。

5、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仁宗被冠以“仁”,主要是因为他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元仁宗继位时的元王朝已经过元世祖,元成宗两代(武宗时间较短)五十余年的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再经元仁宗的励精图治,使元王朝到强盛的顶点,以元仁宗的雄才大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

6、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

也因为此,朱高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因此上庙号为仁。

7、清仁宗爱新觉罗?琰,嘉庆帝

嘉庆皇帝并没有太大的作为,他面对的是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留下来的烂摊子,嘉庆皇帝又不是英明之主,勉强算的上是个守成之主,他一生都在收拾乾隆留给他的江山,但是赶上了西方的工业革命,嘉庆皇帝也回天乏力。

不过嘉庆皇帝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

虽然没能挽救清朝的衰落,但在清朝的皇帝中勉强能称得上仁。

求唐宋元明清历代皇帝、年号、在任期间、庙号 谢谢。

明代皇帝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唐朝历代皇帝及年号表

1.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3. 唐 代 皇 帝。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第 九 子。 字 为 善。 贞 观 五 年 (631) 封 晋 王。 十 七 年 立 为 太 子。 二 十 三 年 即 位。

4.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将武则天算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6.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

7.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

8.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

9.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63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岁。

10.唐德宗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80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享年64岁。

11.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05年在位)。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贞。

12.唐宪宗李纯(出生于778年,逝世于820年),唐朝第11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他的统治时期是从805年到他逝世。

13.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元和七年(81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他是唐朝第12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岁。

14.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岁。

15.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岁。

16. 唐宣宗李忱(810年 ——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除去武则天以外),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17.唐懿宗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终年41岁。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 武曌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 684年-705年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长寿 692年-694年

延载 694年

证圣 695年

天册万岁 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 696年

万岁通天 696年-697年

神功 697年

圣历 698年-700年

久视 700年

大足 701年

长安 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见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少帝 李重茂 710年 唐隆 710年

睿宗(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见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干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干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宋朝皇帝

北宋(960年—1127年)共167年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在位17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在位22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在位25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在位41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在位5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在位19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在位15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在位26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在位1年

南宋(1127年—1279年)共152年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在位36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在位27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在位6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在位31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在位40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在位11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在位2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在位2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在位1年

清朝历代皇帝

太祖(努尔哈赤) 天命元年——天命十年 1616——1626

太宗(皇太极) 天聪元年——天聪十年 1627——1636

崇德元年——崇德八年 1636——1643

世祖(福临) 顺治元年——顺治十八年 1644——1661

圣祖(玄烨) 康熙元年——康熙六十一年 1662——1722

世宗(胤祯) 雍正元年——雍正十三年 1723——1735

高宗(弘历) 乾隆元年——乾隆六十年 1736——1796

仁宗(顒琰) 嘉庆元年——嘉庆二十四年 1797——1820

宣宗(旻宁) 道光元年——道光三十年 1821——1850

文宗(奕詝) 咸丰元年——咸丰十一年 1851——1861

穆宗(载淳) 同治元年——同治十三年 1862——1874

德宗(载湉) 光绪元年——三十四年 1875——1908

(溥仪) 宣统元年——宣统三年 1909——1911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王者荣耀安卓借号-王者荣耀借号

王者荣耀借号一般不会借号的。玩家可以自己慢慢升级,买一些厉害的王者荣耀英雄。王者荣耀是MOBA大作,多种对战模式体验,5V5,3V3,1V1,多种选择,!10秒…

公号是借号的意思-公众号是什么意思

请问对公账号是个什么意思?如果我是个人独资企业呢?1、对公银行账户顾名思义,对公银行账户即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是指以公司名义在银行开立的帐户。2、是非居民(个人)…

借王者号的能给吗-王者荣耀怎么把自己的账号给别人玩

王者荣耀怎么把自己的账号给别人玩需要把账号密码发给别人,让人家登录这个账号的QQ或者微信,然后别人就可以玩这个号啦。以微信账号为例,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需要别…